蘇格拉底曾說,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,唯有「了解自己」才能通向智慧,但該如何幫助自己了解自己?許多哲學家都認為光「在腦海裡想這件事」是沒用的,心理研究發現容易鑽牛角尖的人,在壓力之下做決策的能力較弱,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較高。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,使用古時常見的方式,特別是凱薩大帝(Julius Caesar)相當推崇的「第三人稱自稱」(illeism),會對了解自己更有幫助。
心理期刊PsyArXiv中的一項研究發現,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對自己思考或說話,確實能有效改善決策能力和情緒穩定性,學者表示可以試著開始習慣每天都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與自己對話;英國滑鐵盧大學(University of Waterloo)心理學教授伊果(Igor Grossmann)在與研究團隊的一系列實驗中也發現,當受試者被要求以將自己當第三人稱的角度談論指定話題時,顯得更謙虛、深思熟慮、更能以不同角度看事情。
舉例來說,當你跟另一半吵架時,以第三人稱的觀點來論述,能幫助你站在對方的立場,同時能接受自己對於事件了解程度的限制;又如考慮換工作時,以「跟自己保持距離」的第三人稱方式去思索,能幫助你更能以中立、不受情許影響的切入點分析換工作的利與弊。
這麼做的同時,是不是也要能夠不顧旁人眼光…
防疫期間懶得運動?藉口!快來看TEEPR請蓋伊特別幫你們設計的「做家事同時也運動」的5個動作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