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,將於美國投資百億美元。對於這筆巨額投資並非用在台灣上,很多台灣人都表示遺憾。郭台銘在訪問表示:「沒有錯,很多人說商人沒有祖國,我覺得市場就是我的祖國;但是不要忘了我在哪裡繳稅」、「政治要為經濟服務」,引起有關「商人無祖國」的爭論。

郭台銘到美國投資,不只是因為川普希望刺激經濟,各州政府的爭取和配合稅制方案也有密切關係。郭台銘投資百億美元到美國威斯康辛州,答應為當地創造上萬個工作機會,平均年薪到達5.4萬美元 (約163萬新台幣) ,就能得到威斯康辛州卅億美元的租稅優惠,雙方都從中得益。

國內外企業同樣面對著不友善社會、很低的行政效率、糟糕投資環境等問題。根據經濟部統計,今年上半年的僑外投資金額、陸資來台、我對外投資等都減少了。國內民間投資的成長率,就只有1-2%,可見投資意願非常疲弱,台灣經濟反彈無望。

另一方面,近年台灣仇富反商的情緒持續高漲,而這主要是由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所造成的。這種仇恨意識將分化社會,讓社會的不合諧加劇。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,《聯合報社論》指出,如果以「商人無祖國」責問郭台銘的本土認同,是膚淺片面的事;謾罵商人的政客,應檢討自己有否為台灣創造就業、貢獻的稅項有多少。台灣應該擔心的,並非「商人無祖國」的問題,而是會否衰落至「祖國無商人」。單靠仇富反商,並不能拯救台灣。

來源:聯合報社論
TEEPR小編:大家認同社論的看法嗎?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