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世纪初,一位名叫约翰华森 (John B. Watson) 的心理学家想透过实验了解恐惧的本质,而他的方法是让儿童对他们通常不会害怕的东西产生恐惧。过去的实验让他发现,儿童通常对大音量的噪音会做出恐惧反应,他相信那是一种先天的无条件反射,于是决定让儿童看到毛茸茸的动物或物品时,伴随着大音量的噪音,使他们对那些物品产生惧怕。

华森与他的研究生雷奈 (Rosalie Rayner) 先是从一间医院挑选了一位名叫「艾伯特B.」绰号小艾伯特 (Little Albert) 的1岁男童作为试验对象,接着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展开了这项很有争议性的「小艾伯特实验」。
他们为艾伯特介绍了几只不同种类的动物,包括狗、兔子、猴子、老鼠及各种毛茸茸的物品,例如棉花、羊毛以及有头发的面具、没有头发的面具。

艾伯特面对这些动物或物品时,丝毫没有透露任何恐惧。事实上,他还蛮喜欢老鼠的。

接下来,他们让艾伯特跟老鼠玩,起初艾伯特玩得很开心,但接着她们拿出了一根铁棒和一支铁锤,每当艾伯特接触到老鼠时,他们就敲一下铁棒,发出的噪音让他吓哭了。

反复几次后,艾伯特开始将可怕的噪音跟老鼠做连结,接下来每当他看见老鼠,就会嚎啕大哭。

他们发现,艾伯特对老鼠的反应同样出现在其他动物及物品,包括这件海狮皮外套。

就连圣诞老公公的面具也让艾伯特感到害怕无比,这只面具的胡须部分有白色棉球。
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