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近年世界各國領袖及高層屢次就氣候變遷議題開會研討,但壞消息是,地球沒辦法再等了——今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持續超過400 ppm,不僅是數百萬年來最高值,也代表人類真的回不去了。
其實研究學者早在2012年就在北極測得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00 ppm,到了2013年,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也在夏威夷測得相近數值,去年3月份,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創下歷史新高破400 ppm,那科學家今年為什麼再次提出警告?
首先看看2015年的數據,這是經由測量全球40處偏遠地區數值平均下來所得到的結果,二氧化碳濃度在三、四月份時首次超過400 ppm,隨後便持續上升,到了2016年,二氧化碳濃度就未再降至400 ppm以下,不過為什麼科學家會將400 ppm當作參考值?超過400 ppm真的很嚴重嗎?
其實過去科學家就一直警告,如果二氧化碳濃度超越400 ppm,即代表地球將進入「一個新的里程碑」,雖然400 ppm本身並未代表多可怕的意義,不過嚴重的是,這真實反映了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已來到前所未有的速度。
以往,每年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在九月底時下降,但根據今年數據看來,2016年二氧化碳濃度尚未有下降的趨勢。根據研究學者計算,目前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速率,比過去6600萬年以來任何時間點都要快10倍,這表示地球已進入「前所未有的境界」。
cdn
夏威夷大學教授齊比(Richard Zeebe)直言:「現在碳排放速率打破這麼長時間以來的紀錄,這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科學上的無相似(no-analogue)狀態,過去從未有任何相似的情形。」、「人類已無法藉由過去地質學紀錄,協助預測目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,而我們對未來氣候系統的影響也將無法預測。」
學者分析,驚人碳排放速率對於陸上及海上各種生物造成的後果,恐怕比從恐龍滅絕以來的任何時期都還要嚴重。1. 生物滅絕:當氣候變遷劇烈,地球環境不再適合目前生物生存時,許多物種無可避免將走上滅絕一途。
世界自然基金會(World Wildlife Fund)預估,不久之後,每年將會有至少一萬種生物滅絕;大自然保護協會(The Nature Conservancy)則預測,到了2050年,地球上將會有1/4物種消失。
2. 食物鏈中斷:
keyword-suggestions
食物鏈中斷絕對與生物滅絕息息相關,當地球上的生物一一消失,現在的食物連結構勢必受影響,例如在北極圈,持續上升的海水溫度影響了海藻的生長,導致層層食物鏈:浮游動物、鱈魚、海豹、北極熊的生命受到牽連。
3. 海平面上升:
海平面上升主要來自於全球暖化導致冰原和冰川的融化,一旦海平面上升,人類及地球上的許多物種都會深受影響。首先,全球大部分城市和農田遭水淹,陸地減少,人口被迫遷移,造成人口密度大幅增加,再者沿海地區土壤將鹽鹼化,農作物產量大幅減少,糧食供給上也必定出現大缺口。
目前海平面每年上升2.6至2.9毫米,但以台灣來看,假設上升1米,嘉義、台南、高雄和屏東的沿海地區以及部分宜蘭平原將會首當其衝。
如果把指數大幅度拉到最高的60公尺,屆時台灣將會有近1/4土地浸泡在海水中。
4. 海洋酸化與珊瑚白化:
除了陸地受氣候變遷所害,海洋也難逃一劫,大氣二氧化碳中約有30%至40%會溶入海洋、河流和湖泊等水體,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會和水生成碳酸,經作用後導致海水鹼性減弱,「酸度」升高。海洋酸化除了對海洋食物鏈、海洋生物(珊瑚、螃蟹與牡蠣)產生威脅,人類也難所遁逃,海洋是地球上至少10億人的蛋白質來源,海洋酸化將可能引發另一場糧食危機。
來源:MotherBoard|Newsy|奇摩新聞|科技新報
全球暖以及氣候變遷化趨勢已逐漸不可逆,人類當務之急就是立即調適、採取行動,例如落實垃圾分類、做好回收再利用,重複使用環保袋、環保筷;食用當地盛產食物、減少運送及包裝費用;搭公車、少開車,支持綠色消費,購物不拿袋等等!把這篇地球的心聲分享讓更多人看到,一起維護我們的家園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