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詐騙案件多不勝數,根據警政署資統計,投資詐騙和網購詐騙總是在前五名。國外當然也有詐騙,美國居家安全業者Security.org調查發現,約63%的持卡人遇過詐騙,每年受騙金額高達62億美元 (約新台幣2,035億元) 。Security.org指出,有84%的用戶因為忽略以下3件常見小事,讓自己的信用卡面臨盜刷風險。
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unsplash
根據《CNBC》報導,Security.org產業研究資深編輯克莉·柯利頓 (Corie Colliton) 分享3個危險的刷卡習慣。
1. 簡單或重複的密碼
柯利頓表示:「每個網路帳號都需要獨特的、安全性強的密碼」、「密碼不要重複用」。48%的美國人表示會在不同的網站使用相同密碼,但這樣風險很高,如果一個帳號被盜,很有可能連帶好幾個帳號都被盜。

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
2. 連公共Wi-Fi並儲存信用卡資訊
柯利頓說明,有40%的用戶坦承會連公共Wi-Fi。柯利頓提醒連公共Wi-Fi要更小心,不應該用來網購或輸入信用卡資訊,因為很容易被有心人士存取。也有人會為了方便,直接把信用卡資訊存在網站上,但這樣很容易被駭客竊取重要資訊。

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
3. 沒有檢查帳單的習慣
柯利頓建議定期檢查刷卡帳單,就算金額很小也要注意。只要一發現有可疑交易,就要立刻打給銀行反映,銀行才有機會鎖住帳戶及退款,並換一張新的卡。也可以定期檢查是否有不是自己開的新戶或貸款,以免身分被盜用。

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