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在台灣接受教育的話,通常都會學ㄅㄆㄇ注音符號,一直到長大用鍵盤打字也習慣使用注音輸入法。不過現在請你將注音從頭背到尾的話,你有信心全部念對嗎?有卡友看到現在的課本後,突然驚覺每天都在用的注音符號居然變了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《俗女養成記2》
一位男卡友在Dcard閒聊板請益:「請問現在教育部 ㄅㄆㄇ 注音順序有變?!」原PO貼出一張注音符號表,納悶現在課本印的順序是否正確,「跟小時候的順序不同」。原PO發現「ㄧ、ㄨ、ㄩ」3個音被移到最後面,但印象中是背「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……」。
翻攝自Dcard
眾多卡友熟悉的順序跟原PO相同,也有人笑說現在無法完整背出了:「還能記得幼稚園學的注音順序的人是神吧」、「A-Z背很熟,ㄅㄆㄇ反而背得2266」、「31歲了還是無法搞懂順序」。至於「ㄧㄨㄩ」的順序調整,記憶力超強的內行回應:「一直以來都有兩種版本」、「我小時候就有兩個版本了,不過我比較喜歡ㄧㄨㄩ在中間的」、「ㄧㄨㄩ擺在前後都沒差,因為他們三個自己是一個類別 (介音) ,所以不論是先韻母再介音,或先介音再韻母,只要自己習慣就好」。
示意圖翻攝自教育部筆順網
根據教育部《國語注音符號手冊》,「注音符號」早在1913年創制、1918年正式發布,1928年就已經把「ㄧ、ㄨ、ㄩ」順序移到「ㄦ」後面了。另外,早年注音還有「ㄪ (v) 」、「ㄬ (gn) 」和「ㄫ (ng) 」3個音,1932年時將此3音停用刪減,就成為近百年來大家熟知的37個注音符號表了。
示意圖翻攝自《國語注音符號手冊》
除了台灣,其他華語地區常用的拼音系統是羅馬拼音,在中文字寫法上也有所差異,像中國習慣寫簡字,路上的標語或是電視劇字幕都是簡體。那如果台灣人在中國寫繁體字的話,會發生什麼事嗎?【下滑延伸閱讀看更多】
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
我小時候背的也是ㄧㄨㄩ在中間~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