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话中提到人名时,通常会先念一次全名,接着用相关词语或笔画补充说明,例如「陈小明,耳东陈、大小的小、明天的明」。不过有两个人骑车在路上遇到一台公车,发现车牌上驾驶员的名字难度超高,4个字有3个字认不得,要描述也讲不出来。

翻摄自脸书《路上观察学院》。
脸书社团《路上观察学院》停了一辆小巴士,驾驶员的名字叫做「駷娕姶娜」,让骑机车的原PO和后座瞬间失去语言能力,广大网友也被考倒。除了最后1字「娜」,前面3字好多人不会念:「束束合那,有边读边」、「当你想申诉却唸不出司机名字时」、「就唸马束、女束、女合、女那呗」、「这个有难欸……太难」、「我要投诉你们公司名字最长最难唸的那位司机」、「看成辣妹哈娜,感觉很正」、「洗勒蛤辣?」

示意图翻摄自《重编国语辞典》。
公布答案!根据教育部《重编国语辞典》,「駷」注音是「ㄙㄨㄥˇ」,动词,意思是「摇动马衔使马行走。」重编及简编版辞典都没有收录「娕、姶」,不过根据教育部《异体字字典》,「娕」读作「ㄔㄨㄛˋ」,有谨慎的意思;「姶」可以念「ㄜˋ」或「ㄧㄚˋ」,也有美好、灵巧、无声的意思,为古代女子人名用字。

示意图翻摄自《异体字字典》。
另外,由于已建立车辆动态系统,交通部早在2017年就修正《汽车运输业管理规则》第19条,大客车外尾部无须再标示驾驶人姓名了。如有违规疑虑,民众客诉不用记司机姓名,有车牌号码、时间地点、行驶方向即可。修法后有些司机不再挂名,也有人幽默放上自己的绰号。

示意图翻摄自《异体字字典》。
有内行网友指出,「駷娕姶娜」可能是驾驶的原住民名字:「这是原住民的名字音译成汉字。汉语发音无法精准对应南岛语,目前只有罗马拼音可以准确对应。但政府要求原民必须使用汉字音译,就造就了现在这个状况:必须使用冷僻汉字才能较接近,但其实也不是正确发音的状况一直发生 (小编备注:今年5月《姓名条例》刚修法通过,原住民族可在身分证明文件上使用原住民族文字单列名字) 」、「这是原住民的名字吧,他们的语言不是汉语,只是硬从汉语找读音类似的字」。你有遇过什么超难姓名吗?

翻摄自脸书《路上观察学院》。
先别说少见的生僻字,有些会写也常用到的字大家其实都念错了!一名网友发现哈巴狗的「哈」居然不是念一声,正确读音曝光一票人看傻!猜猜看是念几声?【下滑延伸阅读对答案】

示意图翻摄自giphy。
「看成辣妹哈娜」笑死我XDD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