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抖音及小红书等中国社群平台强势崛起下,有越来越多对岸的流行文化传进台湾,包括戏剧、美食、用语等。一名网友就指出,近来中国非常流行「内卷」一词,好奇若是换成台湾话有什么词可以代替?没想到大家都被考倒了。

图片来源 / 翻摄自香港01
一名网友在网路论坛PTT上发文表示,中国流行语「内卷」指的是高度竞争下,导致本来固定的资源,分配到每个人手中时变得更少,使得他不禁好奇「那台湾说法是什么?」

图片来源 / 翻摄自PTT
问题抛出后,乡民纷纷提出相近的台湾用语,「内斗」、「内部竞争激烈」、「恶性竞争」、「内战」、「过度竞争」。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,认为「内卷」就是中国用法,台湾没有相对应且精准的词替代。

示意图。图片来源 / 翻摄自BBC
根据媒体《ETtoday新闻云》、《民视新闻》的报导,「内卷化」的说法其实是源于英文「involution」,是一种社会学概念,指文化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准后,无法突破自身,只能在内部继续发展、复杂化的过程。中国是从2018年开始流行「内卷」这个词,意思多半是指付出大量努力却得不到相对的回报,必须在内部竞争中超越他人。

示意图。图片来源 / 翻摄自Reuters
如今是地球村时代,只要透过网路就能学习和体验到各国的文化,而我们的生活也不知不觉产生文化融合。尤其中国是台湾的邻居,中间只隔了一道台湾海峡,习惯更是难免会互相影响,有时甚至搞不清楚来源是谁。

示意图。图片来源 / 翻摄自language log
一名网友在网路论坛PTT上分享一名学生的联络簿,只见小朋友在生活札记栏表示要买新鞋,因为鞋子破了一个大洞,每到下雨就会进水,变成细菌的泳池,「所以不换估计是不行的了」。不过老师却用红笔特别把「估计」2字圈出来,并在旁提醒「别用中国用语比较好」。

图片来源 / 翻摄自PTT,下同
原PO看了满头雾水,疑惑「『估计』是对岸用语吗?」贴文曝光乡民们也傻眼,「估计?蛤?第一次听说,从小大家都在讲欸」、「估计这个词以前就在用了啊!」、「估计哪时变中国语了」、「老师有问题+1」、「这不是很常见吗!」

有网友则推测问题症结点,「估计不是中国词语,但是这种用法是中国用法」、「估计以前台湾比较常用在数学」、「台湾比较常用恐怕、大概」、「台湾比较常见的是『根据估计』,或者直接把当作动词使用」、「中国用法会把『估计』或『我估计』放在句首」。你认为「估计」真的是中国用语吗?

图片来源 / 翻摄自《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》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