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需要適當心臟復健 預防「力不從心」

52歲的李先生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,平時沒有運動習慣,出門散步經常走一小段路就覺得累。這幾個星期以來,李先生發現自己走路約三、五分鐘就會開始感到胸悶、喘不過氣,因此趕緊前往家裡附近的醫院求診。

November 28, 2022
選擇語言:
TEEPR原創
採訪報導
綜合報導
編譯
特稿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】52歲的李先生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,平時沒有運動習慣,出門散步經常走一小段路就覺得累。這幾個星期以來,李先生發現自己走路約三、五分鐘就會開始感到胸悶、喘不過氣,因此趕緊前往家裡附近的醫院求診。

廣告1

 

從「心」健康起來 早期診斷早治療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表示,現代人受到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、以及身心壓力等的影響,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發生比例愈來愈高,而發生的年齡層卻有逐漸降低趨勢。隨著醫療技術高度進展,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已不是難事。

 

訓練心肺耐力 增進日常體能

楊蕙黛主任指出,心肺耐力、肌力與肌耐力、柔軟度、及身體組成(身體脂肪百分比)是「健康體能」的四大要素。而「心肺耐力」是最重要的一項,它包含了心臟、血管與血液、以及肺臟等器官組織,在身體運作時,整體系統性的機能是評量體能最重要指標;且近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,因為心臟疾病而造成心肺耐力不良,是可以藉由適當的「心臟復健」來改進。

 

規律運動習慣 延長健康壽命

由於心臟復健的對象,原本就是心肺耐力不佳的病人,在這樣的復健過程中,還是存在著一些意外風險;因此,在醫療院所進行心臟復健時,必須由復健治療師協助,全程監控心跳、血壓、血氧等狀況,以期盡早察覺異狀,盡可能減低無法預期的併發症所導致的危害發生。

醫學研究顯示,一般人的心肺耐力在25歲之後,每年大約減少百分之一,而到了75歲左右,心肺耐力大約只有年輕時的一半。可以確定的是,透過適當運動,可以有效改善體能狀況。因此,除了因病需要心臟復健的病人外,每個人都應該要培養持續且規律的運動習慣,促進良好的體適能,一方面減少因為缺乏運動而產生的退化性或慢性疾病,一方面也得以提高生活品質,延長健康壽命。

以上內容由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

TEEPR 亮新聞著作權聲明:非法抄襲TEEPR 亮新聞網站請注意,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TEEPR 亮新聞 編輯撰寫,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。本網站之文字敘述、圖片、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。微改標題、圖片、前段,仍然抓得到!
分類:知識
加入粉絲團! 人人都需要適當心臟復健 預防「力不從心」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!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
廣告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