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西方文化和教育各有所長,隨著交通和網路發達,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父母是如何教養孩子。工程師作家「旅行沙舟 張J」陪妻子到美國留學,長住芝加哥1年的時間體認到不同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衝擊。日前張J在Dcard上分享一段在美國搭電梯遇到白人母子的故事,20秒的互動讓他發現東西方教育差異。
翻攝自Dcard。
張J在Dcard親子版上以「電梯裡的美式教育」為題分享自身經歷,表示美國人樂於和陌生人互動,在電梯裡也不例外。那天張J坐電梯遇到一位白人媽媽帶著年約3、4歲的兒子進來,媽媽微笑示意,張J也微笑回應。看到小男孩好奇盯著自己,張J主動向他揮揮手。此時媽媽對兒子說:「你要不要跟叔叔打招呼呢?」兒子視線往下靦腆搖搖頭,媽媽溫柔摸摸他的金髮:「沒關係噢。」電梯抵達,媽媽微笑道別張J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unsplash。
張J表示:「短短20秒、兩句話,讓我看見了東西方教育觀念的不同。東方父母希望孩子打招呼時,通常會說:『來跟叔叔打招呼。』或是:『沒跟叔叔打招呼?』」比起「命令或疑問」,西方父母會詢問並鼓勵孩子。孩子不想打招呼的情況下,東方父母會感到「慚愧」並「糾正」孩子;西方父母是「認可並尊重」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xframe。
張J認為兩邊父母對孩子的愛相同,而教育上出現巧妙差別,「東方教育以家庭為主,要聽從長輩的建議,如果孩子禮節不夠,那父母也有責任,會覺得不好意思。西方則以個人為主,孩子小的時候,父母就將他當作獨立的個體。我鼓勵你,你不願意,我尊重你,我不須為你的行為負責。」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unsplash。
張J也補充:「台灣25-40歲成年人與父母同住比例約50%,美國為17.8%」,兒女就算長大了,在東方父母心裡也永遠是牽掛,會願意無限包容與接納;西方父母則認為孩子出社會便獨立,兒女如果成年還想住家裡會讓父母感到訝異。張J也在留言處提到東西方教育各有優勢,「東方有穩固與深厚的家庭觀,西方有個人獨立與尊重」,自己教育下一代會想要融會貫通、多方參考。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xframe。
底下卡友想起兒時不好的回憶:「我爸媽就是從小這樣對我…還會說,要面帶微笑啊,怎麼臉那麼臭」、「我也不喜歡中式教育裡面都一定要跟誰誰誰打招呼,不然就是直接罵你沒禮貌」、「從小最討厭的是別人來我家或我去別人家,因為大人都會說沒叫人?第一次見面或久久見一次我哪知道要怎麼稱呼,叫太小聲也等於沒叫,還在想要怎麼稱呼,沒開口等於沒禮貌」、「我也不喜歡小孩被迫打招呼,但我爸媽就是會強迫打招呼的長輩」。你小時候也曾因為叫人這件事挨罵嗎?換作是你會怎麼教孩子?
翻攝自Dcard。
而且大人也不一定會向孩子介紹對方的稱謂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