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父母,最怕小孩問的問題是什麼呢?應該就是「爸爸媽媽,小寶寶是怎麼來的呢?」然後就開始一些奇怪又尷尬的比喻,不然就是有點像變魔術般的省略一些過程。好啦,以學術方面來說的話,大家應該都知道要有小孩,就先要讓精子跟卵子結合,要做到這點我就不多做解釋了,之前的那些花時間、精力跟錢的過程,多說會令人感到難過啊!回到學術面,大家普遍的認知應該都是覺得精子要比快,先衝到卵子的就算贏,對吧?但如果現在有人說其實不是這樣,其實是卵子在挑選精子的呢?
之前的「賽跑」比喻,這由是一名在美國賓州斯沃斯莫爾學院 ( Swarthmore College) 生物學家 Scott Gilbert 發表,他表示:「其實卵子在過程中會跟很多精子溝通,而不是鎖定一個。」意思就是說,在更早之前,大家都覺得是精子在瘋狂征服卵子,但事實上這比較像是個公平的賽跑,誰先成功進入誰就贏。這就是我們現代學校教的認知,通常我們學到的是「精子跟卵子在最健康的情況下,精子會開始賽跑,看誰先成功受精卵子,然後當X跟X在一起就是女生,當X跟Y在一起就是男生等等。」
但這個理論中,感覺好像都是精子在衝、在努力跟卵子結合,事件裡的卵子好像就只是被動的在等「王子來救援」一樣。可是如果現在說卵子有權力做決定呢?像說不管誰多快都不重要,其實冠軍已經被卵子決定好了,比較像是已經作弊的比賽一樣,卵子只會讓自己選定的精子得到冠軍。聽起來有點怪怪的吧?但這是由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西北太平洋國家研究學院 (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) 的科學家 Joseph Nadeau 博士發表的新論點。他的研究指出,其實卵子不像是我們認知的那麼被動,反而是在繁殖過程中的主導角色,所以跟之前精子比誰快的理論完全相反。
根據西北太平洋國家研究學院解釋,其實卵子會選喜歡的精子,對於不喜歡的精子甚至會拒絕,也讓受精的過程比以往的認知來的更加複雜。雖然聽起來很奇怪,但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有人發現我們之前的認知有誤呢?在我們更深一步解釋這個實驗之前,我們先回到遺傳學之父 「孟德爾 (Gregor Mendel)」的理論,大家應該記得這位遺傳學之父,他就是那個用不同豌豆解釋基因的那個人。根據孟德爾的法則,每位父母都會帶有2組基因,接下來既是「隨機受精」的過程,讓這些基因隨機配對後變成一組基因傳承下去。
但根據Nadeau博士的研究發現,孟德爾的理論好像不是完全對。在他做的2項實驗中,Nadeau博士將一些母的老鼠培養出有睪丸癌的基因,然後跟健康的公老鼠交配,結果發現這些生出來的老鼠跟孟德爾的理論一樣是隨機有睪丸癌, 簡單來說就是公的母的個帶2種基因,在配對後他的確發現4種不同的新基因,裡面有兩種是帶有睪丸癌的,用數字來說的話就是50%機率。 而第二項實驗是讓公的老鼠帶有睪丸癌基因,母老鼠則是健康的基因。結果奇怪的事情發生了,這次的結果竟然跟孟德爾的理論不同,只有27%的老鼠有睪丸癌,其他73%的都是健康基因。
圖片可以看到,因為母性的卵子會有選擇權,所以降低不健康基因的傳承機率。
對於這個結果讓Nadeau博士非常訝異,因為這就是證明了「卵子在挑選精子」的推論。在這個推論裡,預期的結果是75%,跟後來實際得到的73%很相近。所以他們的猜測是對的,原來在受精的過程中,卵子會有能力去選擇健康的精子基因來受精,不是隨機。對於這個結論,Nadeau博士表示:「我們盲目的跟隨之前的理論,反而忽略了這個可能性。現在知道了後,會改變我們對繁殖學的所有認知,也要開始重新研究。」
Nadeau博士對這項實驗的結果有了2個可能的推測,他說:「1. 精子跟卵子會因為葉酸跟維他命B的新陳代謝有所不同而被互相吸引,裡面的改變也被推測是受精的關鍵。 2. 有的時候當卵子還未完全成長完全時,精子又出現在卵子的繁殖管道中,這時身體會因為這些精子改變卵子的構造來配合這些精子。」
不過對於Nadeau博士的新發現,其實早在2013年,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Levitan 教授有類似的發現,他表示當時他拿了有不同公魚精子的海水,來試著讓魚卵受精,結果他發現這個過程中,魚卵也會刻意去挑選跟自己種類最接近精子來受精,不會隨便接受其他種魚的精子。但這項實驗跟Nadeau博士的的推測一樣,還是沒辦法解釋卵子到底會怎麼挑選健康的精子。我們只能繼續耐心等待日後的研究結果囉!
TEEPR帥醬:所以跟現實一樣,下一代的好不好其實媽媽都有權力決定呢!不管在選男人或是選精子上,都會試圖讓下一代更好呢!結論就是,媽媽要健康比爸爸要健康來的重要,所以大家還是對自己的女友、老婆好一點吧! (笑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