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?去看電影的時候每到了超感人的情節,有些人偷偷啜泣聲被你聽到,甚至旁邊座位的人開始摩擦手臂,說是很感動,摩擦手臂的動作無非是為了將「雞皮疙瘩」撫平,這種狀況是在感到寒冷或其他刺激下,人的皮膚上出現的類似於雞皮的小疙瘩,沒想到雞皮疙瘩居然跟心理學有關!
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副教授Robin Murphy和哈佛大學的Matthew Sachs做了一項實驗,找來100個實驗對象,在一場音樂會中,觀測參與群眾的情緒以及身體反應。此次研究的結果,第一次找出了不同人格特質與是否會起雞皮疙瘩之間的相關性。音樂會中安排了126個令人動容的橋段,計算當中有雞皮疙瘩的人,發現有80%起雞皮疙瘩的人認為自己「善解人意」且「與人為善」,不過,沒起雞皮疙瘩的人只有63%的人覺得自己善良。研究還發現較容易起雞皮疙瘩的人對於創作或是藝術上更有興趣,如烘焙、繪畫、寫作等等活動。
而且當中高達82%沒起雞皮疙瘩的人對自己感到有自信,但是起雞皮疙瘩的人中只有60%有自信。而更特別的是女性有55%起雞皮疙瘩,但男性只有46%,表示女性更能感同身受,更富有同理心。而同理心一詞在維基百科的解釋如下:「是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,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,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、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,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。它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、換位思考、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。」
「在既定的已發生的事件上,讓自己進入他人角色,體會他人因環境背景、自身生理、心理狀態,更接近「他人」在本位上的感受與邏輯。因為自己已體會「同樣」的經驗,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當事人所處狀態下的反應,以致理解這種行為和事件的發生。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,也能夠理解對方在心理、情緒或行為上的反應,但能夠理解並感同身受並不代表對其認同。」
TEEPR蕾哈娜157CM:我自己舉手~聽個新歌都會起雞皮疙瘩有沒有太誇張阿XDD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